那是智者大师入天台山不久的一个秋日,佛陇上秋高气爽,大师讲述着净名经。微风吹来,扬起了经书,经页随风飘向山涧,寻经页而去,竟来到了一条清幽的山溪。风息经坠,眼前是峰恋秀拔,清溪鉴心,这让智者大师心动。之后不久,在这条山溪旁就多了一座寺院,这就是现在的高明寺,当时称幽溪道场。
幽溪道场是智者大师在天台创建的十二道场之一,在不远处的佛陇上有修禅寺、真觉寺和太平寺,这三座寺院也为智者大师所建,它们地处佛陇的高处,唯有幽溪道场位于山谷之中,山谷中的寺院多了一份幽静,为习禅的佳处。至于后来改名为高明寺,是因为此处日月二辉,常应临其下,聚而不散,整天长明,故名高明寺。
幽溪就在寺院前流淌着,它只是一条普通的山溪,溪中布满光润的溪石,或大或小,交叠在一起,溪岸杂树生花,幽静而充满生机。幽溪的景色,传灯法师曾有“幽溪八景”之说,其中的香谷云坪最显幽溪的神韵。
空谷幽兰,兰远离尘俗,幽溪的山石旁不经意会有几支兰花依石而长,而幽溪的兰花终日云雾缭绕,自然多了一份清雅。那是幽溪道场建成后的一个春日,当智者大师从香谷岩旁走过时,一丝暗香随风飘来,大师看到了山岩下的那丛兰花,淡淡的,幽幽的香气弥漫于整条山谷。这就是香谷云坪景色的风韵,宁静只是幽溪外在的风貌,兰花的幽香才是它内在的神韵。
在那个春日之后,智者大师写下了“幽溪”二字,笔势端庄有力。那时的高明寺还叫幽溪道场,不知智者大师所写的“幽溪”二字,指的是道场,还是道场前的那条山溪。其实,这已不那么重要了,智者大师所创的天台宗教义,如同幽溪那样的深远,悄然无声地流入了佛家弟子的心中,又如兰花那样的芬芳,弥漫于佛的世界。
“幽溪”二字就镌刻在香谷岩对面的山岩上,山岩临溪而立,当年的山岩下定有一丛兰花簇拥在一起。每当春水涨起时,兰花也悄然开放,一千四百年了,受兰花熏染的“幽溪”二字,久而久之,也四季含香了。
现在,在“幽溪”摩崖前,建了一座亭子,用来保护智者大师的手迹。亭就称幽溪亭,亭柱上有一幅对联:“一亭旧占梅边月,幽径新添竹外风。”这其中有梅、有竹,唯独少了一丛兰,也有月、有风,却少了一溪水。
据传灯法师《天台山方外志》记载,智者大师还有一方摩崖留在天台山,那就是修禅寺前的“普贤境界”四字。修禅寺是智者大师在天台山所建的第一个道场,寺就建在佛陇。普贤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,他与文殊菩萨一右一左,一乘白象,一驾狮子,为释迦牟尼佛的胁士。普贤菩萨是具足无量行愿,普现于一切佛刹的大乘圣者,他的境界,也是智者大师所倡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