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寺院文化 > 古今文章
传灯大师文学成就初探
来源:原创    发布时间:2013-07-23    作者:吴亚卿
  

    传灯大师(1554-1628),俗姓叶,字无尽,号有门。原籍浙江龙游七都下埠叶树。二十六岁出家,二十八岁受衣钵于百松法师,三十二岁入天台山,重兴高明寺,立天台宗祖庭。大师既是高僧,又为文学家。其诗文造纸,于有明一代,允称翅楚。

    高明寺四周胜迹众多,传灯大师先后概括命名为“幽溪八景”、“幽溪十六景”。“幽溪八景”曰:狮峰松吼、象案花红、幽溪雪瀑、香谷云坪、金台远眺、丹阙清修、日窗晓色、月岭秋明。仅就此八景命名而言,即极具文采:每一景名之节奏点声调,均平仄相协;每二景名则又配成极工整对仗。如此组合,甚符“欲使宫羽相变,低昂互节,若前有浮声,则后须切响”(沈约语)之要求。

   “幽溪十六景”曰:圆通洞、般若台、补衲窝、翻经堂、行道庵、照我潭、空心泉、石斛井、龙尾流、灵响谷、巾子岩、西天竺、金银岭、白花庵、圆伊室、跨壑桥。此类三字景名,虽显得朴素,不如四字景名之有较多回旋馀地,但亦并非只能苍白无华。“圆通”与“般若”,乃佛教常用词,用以命名佛院景点,自是顺理成章。“补衲”为写实,“翻经”乃用典。即如“龙尾流”、“灵响谷”、“巾子岩”之类,亦颇饶诗味。

   至于传灯大师为八景所赋七律八首,为十六景所赋五律十六首,则尤堪击赏。如其《狮峰松吼》起句“寺倚危峰胜概亲”,即见景与情融;而劲联“风起顰呻惊众兽,云来奋迅越诸尘”,益见神思飞越,风起云涌。又如其《游戏雪瀑》首联“仙机谁架白云陂,玄锦霓裳历乱披”,以设问发端,亦见想象之奇特与形容之生动;颔联“众壑雪涛奔万骑,半天玉练挂千丝”,大笔挥洒,比喻传神;劲联“反闻顿觉根尘寂,迷目真令应接疲”,转入抒情,深契天人合一之旨。又如其《幽谷云坪》颔联“世界凿平浑似掌,山林隐蔽正如棉”,无论从比喻之不落俗套,抑或思维之宏阔深邃,咸足称扬。

   又如其《金台远眺》:个

山连金地通金台,策杖登登眼倍开。

十里寒溪纡万曲,百重青嶂绕千回。

采薪樵子担云出,看瀑胡僧带雪来。

身在王维图画里,不知尘世有尘埃。

   全诗境界开阔,画面生动。由客观到主观,由浅入深,层次井然。作者策杖登台,视野渐渐展开。溪流迂曲,山峰重叠,樵子采薪,胡僧看瀑,淡远而犹多生趣,“担云出”、“带雪来”之造语,停匀而毫无雕琢之痕。于赞美天开图画之馀引出结句“不知人世有尘埃”,则正是物我相融,作者澄怀逸兴归乎造化之必然。而自文学作品而言,亦已臻于气足神完之境地。

   又如其《丹阙清修》:

珠崖两两插云霄,中有茅茨倚断桥。

长啸自堪成鼓吹,一枝才复寄鹪鹩。

霞局月户家何厚,竹栈藤梯路未遥。

招手便当生羽翼,不须怀古问王乔。

   丹阙位于狮子峰旁,两岸高峙,插于天半,中有行道庵。此律首联写“丹阙”之形,仅寥寥十四字即已令人神往。颔联用典而自然浑成。《后汉书·向栩传》:“栩少为书生,不好言语而好长呻。”又《三国志·蜀·诸葛亮传》注引《魏略》:“每晨夜从容,抱膝长啸。”又《南史·渔父传》:“孙缅为浔阳太守,恒于渚际见一渔父神韵潇洒垂纶长啸。缅甚异之,欲招以共仕。渔父悠然鼓棹而去。”王维《竹里馆》: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。”传灯大师此诗之属意,殆与渔父或王维最为接近。“鼓吹”意为宣扬。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孙兴公(绰)云:‘《三都》、《二京》,五经鼓吹。’”杜甫《调赋·并表》:“臣之述作,虽不是鼓吹六经,先鸣数子,至于沉郁顿挫,随时敏捷,而扬雄、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。”传灯大师之成就,何尝不受孙绰、杜甫之沾溉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。”传灯作为佛门宗匠,于老,庄之理念,亦乐于接受,可见其包容性之大。颈联造语新颖,对仗工稳,整饬而兼灵动,极具功力。尾联将羽化登仙之概和盘托出,合仙佛于一体,可见在大师看来,仙佛之间本无不可逾越之鸿沟。王乔即王子乔,传为周灵王太子晋仙去后之古仙人。《逸周书·太子晋》:“王子曰:‘且吾闻汝知人年之长短,告吾!’师旷对曰:‘汝声清汗,汝色亦色,火色,不寿。’王子曰:‘然。吾后三年将上宾于帝所,汝慎无言,殆将及汝。’师旷归,未及三年,告死者至。”又《列女传》:“王子乔者,太子晋也。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。”孙绰《游天台山赋》:“王乔控鹤以冲天,应真飞锡以蹑虚。”传灯之于孙赋,自是烂熟于心。

   又如其《日窗晓色》:

峰顶相闻曾系船,至今有窍烛成天。

万山尚自留残月,一鉴先来破晓烟。

飞鸟度空惊玉弹,游人搔首诧金圆。

上方咫尺通宵汉,户牖惟应日月悬。

   高明寺东有系船岩。相传台山当年东濒沧海,峰顶系船处阙窍如窗牖,故又谓之日窗。山中人占卜阴晴,曰:“日窗明,天大晴。日窗暗,晴不半。日窗有,晴可守。日窗无,雨可呼。”此律构思即由是生发。颔、劲联看似轻巧,实亦劲健,且对仗于宽松处见工整。

   又如其《月岭秋明》:

瑶蟾将欲上天台,银地先敷白玉台。

月面圣尊跌坐至,广寒仙子步虚回。

驱炎岂意吴牛喘,命世何妨魏鹊来。

一派凉光濯尘界,几人消得桂轮才。

   高明寺东高山之巅,每当月出,自下而上犹如陟岭,秋季愈明。此律自首至尾紧扣于月,联想丰富,藻采纷呈。第一、二句韵脚两“台”字,本不同形同色:前者“台”,属阴平;后者“臺”,属阳平。今因简化字而致混一,固非作者本意,自不应以重韵视之。

   鉴于“天台文化论坛”开幕在即,仓促成稿,聊以应命。有关传灯大师之《幽溪十六景》及其他著述,容后续行探讨。

 
[关闭]
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方式 |
浙ICP备12019939号